【概況】 學院歷史沿革、現有學科專業情況、基層學術組織情況、師生人數等。
航天與建筑工程學院(英文名稱College of Aerospace and Civil Engineering、簡稱航建學院)其前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導彈工程系戰術導彈部分組建的航天工程系,1978年正式招收導彈結構設計專業、固體火箭發動機專業、導彈自動控制專業和導彈制導專業4個專業的本科生。1987年軍工專業實行軍民互轉。1995年在航天工程系工業與民用建筑專業(導彈結構設計專業)及供熱通風及空調專業(固體火箭發動機專業)的基礎上組建建筑工程系。1997年增加給水排水工程專業。1999年飛行器設計專業恢復招生,數力系的力學專業并入建筑工程系,同年組建建筑工程學院。2003年,經學校批準學院更名為建筑工程學院(航天工程系)。2007年9月飛行器動力工程專業恢復招生。2008年成立質量與可靠性工程專業,同年5月經學校研究決定,建筑工程學院更名為航天與建筑工程學院。學院設有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后流動站,3個二級學科博士點,4個一級學科碩士點,7個本科專業。擁有省部級重點學科2個,3個省重點專業,1個國防特色專業。
學院現有教職工113人,專任教師104人,其中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24人,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47人。現有博士生導師18人,碩士生導師74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87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84%。各類學生1511人,其中本科生1131人,碩士研究生324人,博士研究生56人,博士后研究人員18人。
學院機關:綜合辦公室 教務辦公室 學生工作辦公室
教學機構:航天工程系 工程力學系 土木與環境工程系
科研機構:先進動力與熱工技術研究所
教輔機構:工業和信息化部力學與工程技術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工信部先進船舶材料與結構力學重點實驗室 黑龍江省災害預警與工程防御重點實驗室 黑龍江省省級力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學科建設】 體制機制創新、規劃完成情況、專業建設情況、評估、認證、排名、獲獎情況等。
凝練形成3個特色優勢學科研究方向,分別是水下高速運動體、固體火箭發動機及推進理論、先進復合材料力學與結構。圍繞學!叭R缓恕碧厣龑е攸c科研方向與學校特色方向深度融合,支撐學校一流學科群建設。參與海上無人系統研究中心、智慧船舶與海戰場信息對抗研究中心、材料力學研究中心、水下爆炸與水下發射技術研究中心等論證與組建運行,3~4個團隊加入兩大研究院下設的研究中心并開展實質性合作。
“先進復合材料與力學”學術團隊入選學校第三批“興!睂W術團隊;“先進船舶材料與結構力學”實驗室申報工信部重點實驗室獲得批復。
【教學工作】 教改情況、導師隊伍建設情況、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情況、評估、認證、教學、人員獲獎情況等。
學院開設本科生課程132門,研究生課程60門;新增碩士生導師2人,博士生導師3人。完善學院教學管理制度建設和教學檔案管理,修訂、制定教學管理文件10份。 “三海一核”系列特色教材專項建設1項;校級教材立項2項;校級教改項目4項;省級教改結題5項、校級教改結題3項;完成校級教材立項3項,同時出版3部教材;發表教學研究論文23篇。7人榮獲2016屆學士學位論文優秀指導教師稱號。孫勇榮獲“第二屆全國高等院校工程應用技術教師大賽”水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賽項一等獎。李宏亮榮獲“十二五”教育教學先進個人。獲批專業綜合改革項目1項;獲批《土力學》和《理論力學》2項品牌課程建設;《彈性力學》獲批2016年與國際高水平學者共建研究生課程建設項目;完成第四輪學科評估工作;完成本科教育與專業評估學院預評估工作。
【科研工作】 科技管理體制建設情況、科研經費情況、立項情況、科技產出和成果轉化情況等。
學院科研到款2733.45萬元,比上一年度增加10%,國防“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武器裝備探索研究項目均取得立項并有所突破;
學院重點推進高水平科研成果產出工作,通過制定獎勵辦法促進發表的論文數量、質量快速提升。年內,發表文章150余篇其中,SCI收錄41篇,EI收錄100篇,出版著作1部;申請專利49項,授權發明專利30項,獲軟件著作權登記36項。組織科技講座10余次,擴大了學院年輕教師的學術視野。
【師資隊伍建設】 人才工作機制體制建設情況、 師資引進、師資培養、高水平人才獲獎等。
學院現有教學為主型教師2人、教學科研型102人,學生思政教師4人。引進高水平研究人員7人,具有1年及以上海外留學或工作經歷28人。選派13人參加崗前培訓(骨干教師進修班、研究生課程班,高級研討班、專題研討班等)。通過國家公派出國留學2人。
【黨建工作】 支部建設情況、黨員發展情況重大活動開展情況、制度建設情況、安全保密情況、獲表彰情況等。
現有支部24個,共有教工黨員72人,學生黨員320人,發展黨員92人,其中包括1名教工黨員,轉正黨員91人。完善學院分黨校教學計劃和管理制度,本年度舉辦兩次積極分子培訓,共計178名入黨積極分子通過培訓。全院師生黨支部和黨員深入開展了“兩學一做”教育學習活動,進行了多次專題學習,開展了全院黨員師生重溫入黨誓詞主題黨日活動。完善保密制度,全年未發生泄密事件。年內,梁艷艷獲省委高校工委優秀黨務工作者稱號,2名教師黨員和4名學生黨員獲校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學生工作】 重點活動開展情況,科技創新情況、獲表彰情況,就業、考研情況,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情況。
學院承辦第七屆黑龍江省大學生結構大賽,共有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東北林業大學等省內24所高校的182支隊伍、近700人報名參加,是有史以來參加人數最多的一屆。組織學生參加第十九屆國際超輕復合材料競賽等多項國際國內大型比賽。年內,學生在各類科技創新比賽中獲得的國家級獎勵32人次、省部級獎勵56人次、校級獎勵213人次。2016屆本科生就業率93.43%,升學率48.10%,研究生就業率95.79%。獲批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23項;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建設項目1項;學院已在中建三局、大連自來水廠、沈陽飛機工業有限公司、山西淮海工業集團、黑龍江省建工集團等20余家單位設立實習基地。
【實驗室建設】 重點實驗室建設和運行情況、實驗教學平臺建設、評估、獲獎情況。
獲批工信部先進船舶材料與結構力學重點實驗室,與河北漢光重工有限責任公司共同成立新型動力技術聯合實驗室。力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劃歸工程力學系管理,承擔全校1 200余本科生材料力學實驗教學,負責航建學院7個本科專業近320人本科生的實驗教學任務,負責90余名本院研究生的力學實驗課程。開設39門課程實驗,其中9門獨立設課,130余個實驗項目,完成實驗教學工作量6.5萬人時/年。完成省級實驗教學改革項目1項。購置各類型設備19臺套。打造學生科技創新品牌有紙橋、無人機、固定翼、SAMPE 復合材料等四大品牌。
【對外交流暨港澳臺合作】 引進國外智力情況、師生國際交流情況、國際科技交流情況、制度建設情況等。
學院邀請國外(地區)知名大學專家學者來訪6人次,組織外國專家學術報告交流活動六次。派出青年教師6人赴國(境)外知名大學進行訪問學者合作研究。教師參加國際學術會議13人次,學生11人次。交流國家主要有日本北見工業大學,日本北海道大學、澳門大學、慕尼黑工業大學、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等,為出國交流提供了更多的平臺。
主管單位:教育部 主辦單位: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指導中心 承辦單位:北京言字旁科技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131-2111-6837 客服郵箱:kefu@yanzipang.com 京ICP證030485號